2021-04-06 17:04:34 编辑: 刘燕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72816 |
石凯是我县江塘乡五一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作为一名90后基层一线党员干部,他甘于在脱贫攻坚一线锤炼自身本领,因地制宜抓学习、建制度,强经济、重生态,守规矩、树标杆,切实增强与村民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搞活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项目,成为一名乡村振兴带头人。
五一村位于江塘乡的西南方,两县三乡交界之处,全村总面积6.3平方公里,下辖19个村民小组,有山有水,自然条件优越。然而由于距离县城城区路途较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不太强。2018年7月正式成为村两委“领头雁”之后,年轻的石凯很快发现,除此之外,班子建设不力更是五一村发展的最大瓶颈。
石凯说:“主要问题是班子成员结构严重老化,服务水平不高。通过走访群众党员积极收集意见,保留了两名群众威信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同时通过乡统一招考,招入两名35岁以下的高学历年轻人,用两老带两新的模式开展工作。”
新产生的村两委班子从规范制度做起,严格实行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等举措,以制度管人管事。同时针对“两委”成员文化水平不高的现状,石凯坚持抓好“两委”成员日常学习教育活动,实行周报告、月学习例会,以学促干、以干促学,不断增强“两委”成员政策理论水平,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在他的努力之下,如今五一村村两委成员精气神十足,不仅实现了年龄结构的优化,务实亲民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
在此基础上,为解决五一村基础设施较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石凯决定从当地自然条件出发,谋划致富兴村之道。通过不断地调研与考察,五一村逐步确立了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引领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初具规模的已有三家,2016年成立的松木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松木农民专业合作社最终能够落户五一村,石凯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记者了解到,在此期间他投入了大量精力主动找技术公关、找外销出路,芦笋种植基地从原来的20余亩到现在100多亩,从原来的销往县城周边乡镇到现在远销北京、南京、合肥等外地市场。务工人均纯收入由6000多元到现在10000多元,各项经济指标同比增长30%左右,为全村经济发展打下基石。
“由于目前基地规模还是比较小,为了扩大规模,我们积极争取项目,推进芦笋基地三期项目的扩建,从品质上我们准备大力培养芦笋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打造一村一品提供基础。”石凯说。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石凯在村里工作时始终保持着勤勉务实的作风,以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村两委成员告诉记者,每次走访群众,他都坚持骑电动车入组入户。正是在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中,他为老百姓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群众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好事,为弱势群体送去更多的关心爱护。家住五一村松屋组的村民石庆祥今年68岁,一直未婚,此前在安庆做了六七年保安,后来因为年龄增长一直在家,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在石凯的帮助下,石庆祥享受到了相关政策,并通过异地扶贫搬迁政策住上了新房。
“由于以前年龄登记时出现误差,按文件精神石庆祥不能享受兜底政策,后来我到民政和公安部门协调,帮他申请了五保兜底政策。”石凯说。
“现在我感到特别幸福,什么都不缺,也有钱用,感谢石书记。”江塘乡五一村松屋组村民石庆祥说。
如今的五一村,处处花香四溢、绿树成荫、湖水荡漾,和谐的社会风气已经深入人心。由于表现突出,石凯连续3年被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村干部”,2020年还被安徽省军区表彰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有了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与关注,石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他希望自己能在这块养育他的土地上一直干下去,用年轻人创新而又灵活的思维寻找致富钥匙,为更多当地百姓打开一扇扇幸福之门,带领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下一步,我村将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方面大力发展芦笋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就业。第二方面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引导乡风文明建设。”石凯说。
记 者:吴光磊 江塘广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