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7 15:29:34 编辑: 刘燕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740 |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7月16日至31日在福建福州举办,这是中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也是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承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世界遗产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例会,每年召开一次,主要议题一般是审批哪些遗产可以录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2004年和2021年,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先后两次承办了世界遗产大会,足以彰显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卓越贡献。
目前中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已经成为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其中,有世界自然遗产14项,自然和文化混合遗产4项,总数位列世界第一。此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全球世界遗产保护状况的权威评估报告显示,世界自然遗产和混合遗产中,全球整体状况处于“好”和“较好”的比例为63%,中国比例为89%;全球处于危急状况的为7%,中国为0。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中国政府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有着实实在在的行动,既着眼长远又不遗余力。
1985年,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开始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世界遗产保护纳入国家战略,先后出台了70余部地方性法律法规,完善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构建起较为完备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和监测体系,为世界遗产保护构筑起了铜墙铁壁。与此同时,中国还十分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与创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和理论实践同步发展,使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对于中国而言,保护世界遗产不仅是一种国家战略,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多年来,在做好国内世界遗产保护的同时,中国不仅积极参与世界遗产领域全球治理,支持教科文组织落实“非洲优先”战略,还为柬埔寨、肯尼亚、尼泊尔等国遗产保护和修护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努力推动在政策制定、能力建设、国际援助和上游程序等方面体现“非洲优先”,增强世界遗产代表性、改善平衡性。
世界遗产是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中国政府愿意以世界遗产大会为契机,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与其他国家常态化开展深度合作,通过不断创新保护理念、努力提升保护水平,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为世界遗产保护事业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