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2 08:54:55 编辑: 刘燕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921 |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对未严格落实的网络游戏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在秋季开学前夕,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平台发布的这则消息,无疑是令家长们倍感欣慰。这一点,我们在这些平台发布这则消息时,在标题中打出“国家出手了”这样的语句中,也可以有着鲜明而具体的感受。“国家出手了”,既蕴含着强烈的期盼之情,又彰显了“出手”的力度之强。而这又从反面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已经到了何等的程度。
可以说,自从有了网络游戏,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现象,也就接踵而至;而且,随着各种网络游戏的“投其所好”,加之众多未成年人的自控能力又是相当之弱,由此而引发的各类闹剧与悲剧,一点也不夸张地说,可谓不计其数。而且,就导致的后果看,影响学习、生活等,已经是相当轻微了。更多的则是游戏成瘾,直至扭曲心理进而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对此,相应职能部门也是积极应对,诸如“实名认证”“绿色上网”“防沉迷系统”,等等,然而,就效果而言,似乎都很不尽如人意,有些更是形同虚设。一方面,是今天的未成年人在这方面,可谓“智商”太高,种种防控举措,他们往往轻而易举就能破解。另一方面,也与相应举措自身不够完善,或者是,不想完善有关。比如,所谓“防沉迷系统”,就被家长吐槽为“防了个寂寞”。
这种情况下,“国家出手了”的意义也就更为强烈。尤其是“对未严格落实的网络游戏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这一规定,必然迫使相应企业必须遵照相应规则开发并推出游戏。这对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应该能够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不过,作为家长,我们可能还不能就此而高枕无忧。虽然“国家出手了”,但是,网民的担忧依旧存在,其中,如何认证,尤其是“如果孩子用家长的手机玩游戏呢”,这些问题,确实更需要家长的关注与参与。
因此,“国家出手了”,家长也不能闲着。事实上,许多事例也说明,只要在孩子刚刚接触手机、电脑时,家长能够有着及时而正确地引导,那么,即使没有所谓的“防沉迷系统”,也完全能够避免沉迷到“不可救药”。面对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家长不仅应是“防火墙”,更应该是规避风险、引领前行的“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