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3 08:48:02 编辑: 刘燕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2071 |
日前,蒙城县板桥集镇双鹿村刘娟种植合作社与上海市一家企业以订单形式种植的100余亩吊冬瓜开始采摘,产品全部运往上海。据悉,该合作社常年通过订单种植西兰花、毛豆、豆角等各类蔬菜2600余亩,吸收当地200多名农民务工。
据报道,在安徽省不少地方,“订单农业”正被越来越多的村民接受和喜爱,成为他们增产增收的重要方式。比如淮北市濉溪县,通过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式农业”,吸引果蔬种植户加入产业链,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又如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该农场依托丰富的水资源,生态莲藕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订单收购每公斤6元以上,主要销往广东、广西等地。
长期以来,阻碍农村产业发展的恐怕就是销售。让农村群众耕田种地,无可挑剔。但要让他们跑市场,让他们自己去推销农产品,则让他们恐慌。这是因为绝大部分农村群众长期生活工作在农村,对外面的世界不是很了解,对市场不是很熟悉,让他们去推销自己的农产品,确实勉为其难。重产轻销的后果往往是增产不增收,影响了农村群众种植的积极性。
“订单农业”作为一种“先找市场后生产”的产销模式,优势明显。既能够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解决他们对于销路的后顾之忧;也让企业获得优质稳定、规模化的原料来源,降低了因农业生产周期长带来的远期价格风险,为农户和企业提供了双赢的可能。农村群众手中有了订单,他们就可以心无顾虑,放心大胆地发展产业,用劳动换来自己稳稳的幸福。
“订单农业”,托起村民稳稳的幸福。“订单农业”对农村产业的发展作用不容小视。地方政府要确保“订单农业”给群众带来实惠,托起村民稳稳的幸福。一方面要做好穿针引线的工作,要鼓励、引导更多企业进村入户,和农村群众签订单。另一方面要加强诚信教育。让企业和农户讲诚信,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此外,也要强化监督。对于利用“订单农业”进行欺诈、坑农害农的行为要严肃查处,依法追究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订单农业”的健康发展,让群众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