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6 15:19:16 编辑: 刘燕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2738 |
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维护工作的通知》,在3月15日至5月15日期间,在全市组织开展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维护集中排查整治,聚焦重点行业企业,集中排查整治超时加班问题,依法保障职工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随后,山东、安徽、河南、广西、青海、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也纷纷出手,开展超时加班集中排查整治。
近年来,用人单位随意安排加班、工作严重超时已经成为一些从业者不得不面对的潜规则,这一潜规则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正当权益,破坏了健康的用工生态。而实际上,加班的危害还不止于此,从近几年媒体披露的新闻中我们不难发现,由高强度加班引发的猝死悲剧也时有发生,这更是让人痛心。
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让员工适度加班当然可以理解,但是安排加班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节奏上都要有序有度,要以充分保障员工的休息权、尊重员工的健康权,不损害员工的正当利益为前提。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互联网企业,总是热衷于安排员工加班,甚至把加班视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这其实是对员工利益的侵占和价值的剥削,充分暴露出资本疯狂逐利的本性。
我国的劳动法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天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但实际上,那些热衷于加班的企业根本没有遵守这一法律规定,所以毫无节制地安排员工加班不只是侵权,还涉嫌违法。
对于劳动者而言,劳动不只是一种谋生手段,同时也是一种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的方式。而“加班文化”的盛行,满足了资本的贪婪,却剥夺了劳动者做人的尊严。从创造价值这个角度来讲,劳动者也是企业的主人,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所以加班这件事不能完全由企业单方面说了算。
这次多地出手,开展超时加班集中整治,以行政监管的手段对违法行为进行纠偏,让那些苦加班久矣的劳动者,看到了自身权益获得尊重的希望。但是,要想彻底杜绝一些企业无节制要求员工加班的行为,一方面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另一方面要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告别“加班文化”成为全体企业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