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7 16:33:28 编辑: 刘燕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699 |
近年来,江塘乡立足“党建+”,创新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依托农村“小屋场”“议事亭”“农户小党校”“百姓说事点”,结合“四事四权”工作法,汇聚民心民智“大能量”,驱动基层治理“大振兴”,基本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因“村”制宜,激活议事阵地“一池春水”。以党建为引领,乡综治中心、司法所联合出力成立百姓说事点11个,全乡新增党群议事堂1个,新增议事亭12个,以自然院落为基础,各村下设“党群议事点”11个,村里根据实际情况发展议事员5到11人不等,就近就便构筑多元化、全覆盖议事协商阵地,有效激活小微自治单元,实现“小事厅(亭)里议,大事组里议,难事村里议”,让村民议事地点更接地气,议事氛围更加浓厚。
多方联合,推动议事模式多元共治。探索“1+N”议事机制,“1”是每个村组建党群议事会领导小组,驻村第一书记任指导员,村书记为会长,“各片长+党小组长+村民组长”为议事员。“N”是整合驻村工作队、村监督委员会成员、两代表一委员、乡贤五老、致富能手、退役军人、村辅警等共治力量纳入协商体系,畅通意见表达渠道。村级议事员当好“主持”,发起“群聊”,营造去形式化、非正式化的宽松气氛,谈笑风生中了解村情民情,宣传家事国事,打破部分村民不想议、不会议、不敢议的思维“藩篱”,推动议事模式多元共治,议出乡情真情,不断提升治理质效。
聚焦民生,确保议事主题贴近群众。以群众“急难愁盼”为主题,以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依托,推动“议事”和“办事”相结合,“解释”和“解决”相助益,通过党员领岗、组织安排、志愿服务等形式,组建森林防火、信访维稳、民事代办、乡村振兴等若干个党员服务岗,广泛征集群众急事、难事、愁事,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纳入党群议事会研究解决。
“议”“学”同频,谱写乡村治理最美篇章。在议事点,乡村干部走进“屋场”,面对面讲解乡村振兴等政策,以“土味乡音”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等群众听得进、用得到的“好声音”,实现“逢议必学,边议边学”的良好局面,让党课融入议事课堂,推动思想建设和民主建设互融共建。据统计,今年以来,江塘乡收集民情民意14条,开展屋场宣讲66场,参会人数超1800人次,解答疑惑130多人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5个,解决基层矛盾6件,矛盾化解率达到了100%,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和治理效能,为建设和美乡村注入了文明动力。(余绍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