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5 17:35:35 编辑: 刘燕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457 |
近年来,北中镇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擦亮美丽乡村的幸福底色,也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奔“富”未来的道路上,端稳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鼓起了“钱袋子”。
不仅在“净”上下功夫,更要在“美”上做文章。北中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抓手,由点到面,串点成线,打造一个又一个既有“颜值”,更有“内涵”的美丽乡村,共同绘就“状元故里 人间福地”的美丽愿景。
曾几何时,北中镇因水土流失严重而“闻名”。一到雨天,雨水就裹挟着山上大量的泥沙倾泻而下,一度成为我县山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乡镇之一。
把水土保持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北中镇围绕荒山治理,建设成4万亩茶叶园和3万亩油茶园,让山川“披绿”,田园“生金”,也让“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态宜居环境成为了日常。围绕小河流域治理,从生态景观改造、打造“自源型”河道、建设生态农家等方面综合发力,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元畈村,通过修复红色古建筑、打造禅宗文化、开发田园风光等,在原生态美景之上被赋予宝贵的精神内涵,如今已成为游人如织的景点。
“今年以来,我村已经接待邻近周边乡镇游客5000多人,得到游客的一致好评,村里名气大幅度提升。”元畈村党支部书记陈多群告诉记者,看到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多出外打工的村民返乡创业,100多人在家门口找到了合适的岗位。
在桐山村,曾经不通水泥硬化公路,群众的山货拉不出门,还经常遇到断电断水的情况,集体经济负债200多万元,村部无公共办公场所,是我县1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近年来,通过打赢脱贫攻坚战,继续做好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村紧紧围绕“四园”建设,即:山上建林园、平坡建茶园、河畔建游园、园中建家园,一幅“美丽桐山”新画卷徐徐展开。如今,这里户户通了水泥硬化路,农民住上了小洋房,村集体经济到去年达到60多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2000元,提高到9384元。
蹲村干部,北中镇党委政法委员陈兴明介绍:桐山村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理念,探索不同领域“生态治理+产业开发”融资模式,鼓励以“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参与生态环境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通过关联产业反哺生态环境治理,切实增强村级自我“造血”功能,让人民群众长期受益,特别是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更让老百姓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感到了满意。“以前垃圾都是哪里方便往哪扔,现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谁也不忍心再去破坏,环境一天更比一天好了。”北中镇退休干部陈发群说,在桐山养老,天天呼吸的是天然氧吧,吃的是无公害的有机米饭和青菜,喝的是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一点不比城里差。
在花冲村,扎实推进“茶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发展,把集体茶园打造成融合党建示范园、观光休闲园、亲子体验园、婚纱摄影园,形成多种文化元素,提升茶文化内涵,让游客住有茶宿、吃有茶膳、游有茶庄园、学有茶文化、带回有土特产。2022年,北中镇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53个亿,人均茶叶收入4000元,带动近万名茶农增收致富。
“这几年我们真正感受到,有了好的生态,才有好的品质。”北中镇花冲茶场负责人马卫东说,通过“茶文农旅”特色发展项目投资,使茶叶的品质和产量都得到了提升,效益增加不少,还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今,花冲茶场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第七批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这张名片,让我们发展信心更足,干劲更大。
在玉岭村,以治理项目“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瞄准群众房前屋后的环境问题,找准“急难愁盼”的切入点,针对性制定人居环境整治暨美丽乡村建设方案,把好事办到农民的心坎上。充分发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党员干部、乡贤等“头雁”领航,村民、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群雁”同航,将“微行为”汇聚成“众力量”,同奏美丽乡村“新乐章”。
“美丽乡村建设‘三分建七分管’,我村以党建为引领,村干包组,党员包户,全面推进。村民做好‘四包’工作:包施工环境、包卫生清洁、包绿化养护、包乱堆乱放治理。每天组长巡查一遍,每三天村干检查一遍,村民组每月评比一次,做到建好一处,带动一片。”玉岭村党总支书记张承锋说。
塑形铸魂,让古村焕发活力。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玉岭村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逢年过节,传统的挑花篮、舞狮子、打莲香、跑竹马等民俗文化活动都悉数登台演出,大家演、大家唱、大家拍,载歌载舞,欢聚一堂。还成立红白理事会,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优秀党员”等评比活动,积极树立文明乡风,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向好变好。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北中镇把美丽乡村建设书写在皖鄂两省四县交界之处,让“青山绿水环抱古镇,荒山荒地变茶园、产品变商品、农居变景点、农村变景区”,不仅实现了“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的蝶变,也正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吴承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