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9 17:28:12 编辑: 周心仪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820 |
近年来,弥陀镇不断夯实绿色基底,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充分调动生态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绿色格局不断完善。弥陀镇不断擦亮“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环境优美镇”金字招牌,以完善集镇功能为出发点,以综合环境整治为突破口,重点打造集镇区美丽家园项目建设,实施了镇区道路黑色化及街道路边整治,有效提升了集镇形象。建立健全“群众参与主动化、卫生保洁常态化、卫生评比制度化”的长效管理机制,设置“红黑榜”晾晒机制,对各村发现问题进行晾晒,截至目前发布红黑榜4期、红榜40余处、黑榜60余处,形成“人人参与、家家争创、全民共享”的浓厚氛围。建立了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等组织,确保用制度引领教育,引导身边群众践行传统美德,推动移风易俗。
绿色屏障不断筑牢。全镇完成义务植树9.2万株,培育和巩固营造林主体28家,结合全域环境大整治活动,对S246省道、环库路、龙田路、弥檀路道路两旁进行苗木绿化栽植。生态多样性保护不断增强,完成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500亩,森林经营长防林封山育林面积3000亩,退化林修复3900亩,完成森林抚育面积9000亩。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设立11名镇级、29名村级河长,细化河长工作职责,加强花亭湖上游污染防治和湿地等资源保护。弥陀镇的河湖治理、人居环境改善等行动历历在目,环境更干净、集镇更亮丽、群众生活更幸福等字眼夺人眼球。从这些答卷中,不难看出,弥陀镇在做足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绿色福利不断提升。弥陀镇在呵护生态“颜值”同时,也在不断提高经济“含绿量”,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围绕“打造一个主导产业、发展一批特色产业”的目标,着力打造和巩固“四个万亩”产业格局。
引导推广“企业+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中药材、猕猴桃等特色农业,使农村“撂荒地”变身“金土地”, 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干劲足、有钱挣、能致富。积极盘活闲置建设用地,建设生条豆粑加工厂,不断壮大弥陀特色美食产业。整合镇域资源优势,以余家宕、嵩尖寨、安乐河农场等生态资源为基础,全力打造弥陀观光与休闲康养旅游业。(宋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