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 08:49:09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870 |
为提高普法宣传质效,近年来,百里司法所以“谁来普”“向谁普”“普什么”“怎么普”为导向,持续在打造专业队伍、聚焦普法对象、选择普法内容、健全普法载体上下功夫,不断推动普法工作上台阶、出成效。
“谁来普”打造专业化普法队伍。发挥全镇党员干部、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在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普法宣传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组建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镇村普法队伍。同时,着重加强普法人员的专业能力,围绕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培养普法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向谁普”聚焦精准化普法对象。分类建立重点普法对象台账资料,并开展订单式、点对点普法宣传教育。聚焦聚焦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参与赌博群众、农村“一老一小”以及矛盾纠纷排查重点对象等重点群体,将此类人员列为重点普法对象,精细化精准化制定“普法菜单”,分类分层、有的放矢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普什么”选择具体化普法内容。将普法与镇中心工作深入结合并根据辖区群众不同的法治需求,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与其切身利益有关的话题为切入点,在矛盾纠纷调解、信访问题化解、土地执法、征地拆迁、护林防火、食药安全、校园安全、交通安全、基层治理等过程中,强化普法宣传、释法说理,做到“边执法边普法、边服务边释法”引导群众养成守法习惯,形成法治风尚。
“怎么普”健全多方面普法载体。“线上”“线下”齐发力,紧跟“互联网+普法”形势,依托镇村工作微信群、“朝闻百里”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搭建好“线上”普法“纽带”。以“法律六进”“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及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等为载体,开展专题法治讲座、警示教育、法律咨询、入户宣传等“线下”活动。建好集休闲、娱乐、普法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广场、法治长廊等,让村民在休闲锻炼的同时“沉浸式”学法,“零距离”接受普法教育。(王志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