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乡镇传真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在牛镇的缩影
2024-09-04 15:20:17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670

北有淮北“一杯茶”,南有桐城“六尺巷”。近年来,太湖县牛镇镇坚持党建引领,以“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为指引,不断探索挖掘更加多元、更有实效的社会治理新举措,坚持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善治之路。

“旧祠堂”变身“议事堂”,议事议出“满意度”。

“老程,你有什么问题就说出来,我们来共同商议……”阮氏祠堂里,牛镇镇同义村党支部书记阮林山正在处理群众问题。

在农村,因界线不清引起的林地纠纷时有发生,包保网格员接到老程反映的林地纠纷问题后,向党支部反映,阮林山积极组织“五老”开展调解,向当事人双方了解基本情况后,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商议解决方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调解,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祠堂作为家族文化的支点,其所具备的尊敬先人、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的作用,与建设和谐社会一脉相承,不谋而合。同义村积极采取“祠堂+基层治理”新模式,紧扣“好家风、优家教、崇家训”三大核心,深度挖掘并传承阮氏祠堂在宗族治理中的悠久传统与独特功能,着力将其打造成群众家门口的矛盾纠纷化解“议事堂”,广泛发动老党员、老干部、老长辈等乡贤参与问题协调,着力发挥家规家训的引导作用和宗族亲情的弥合作用,共同促进村民议事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增效,进一步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处理家庭邻里纠纷、制定村规民约等都可以在祠堂内解决,村民对祠堂怀有敬畏之心,在外面大喊大叫,到了祠堂都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处理起来就更容易了。”同义村老屋组老阮对此深有感触。过去,群众有什么诉求和纠纷都是到村部去说,当事人情绪难免亢奋,措辞难免偏激,并不利于诉求和问题的解决。自从将处理地点移到自家祠堂后,为群众提供一个庄重而温馨的交流空间,遇到事情来祠堂里讲一讲、评一评,便逐渐成为村民们的共识。

自设立以来,“祠堂议事”平台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传承伦理道德、弘扬社会正义的调解环境,让矛盾双方能够在缅怀先祖、传承家训的氛围中理性对话,促进矛盾纠纷的快速解决。截至目前,同义村先后在阮氏祠堂举办文艺活动6场、开展干部夜访20余场、党群议事会2次,好人事迹宣讲5次、法治宣传10余次、祠堂议事”8次,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3起,收集群众建议48条。牛镇镇同义村“祠堂议事”切实成为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改善民生福祉的助推器,成为集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平安建设宣传、村民自治民主议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全面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善治与持续发展。

“夜访会”促膝“短”谈,说事说在“关键处”。

“老百姓出行方便多了,安全也有保障了,感谢镇村干部,真正为民办实事!”牛镇镇羊河村柳萍组村民老李高兴地说。

在议事厅的“夜访会”上,老李反映羊河村柳萍组水毁道路出现安全隐患的问题。了解到情况后,村委会立刻召开专题会议部署隐患路段维修建设,目前已消除隐患。王氏兄弟因地界发生矛盾,互相砍伐对方的树木、茶树。最后在“夜访会”上,双方在镇村干部、“五老”、周边邻里的共同调解和见证下,两人达成和解。

牛镇镇羊河村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进“干部夜访”走深走实,讲究方法做好群众“知心人”,固化制度架起群众“连心桥”,进一步提升干群合力,筑牢干群“鱼水情”。群众有难题,“夜访会”上说一说。对涉及群众利益面广、情况较为复杂的事项,村“两委”通过“夜访会”组织“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法律顾问等与村民围坐在一起,了解民情民意。同时,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多层次全方位政策宣讲,党员群众现场积极发言,提问交流,实现了台上台下“两个话筒”,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的良好局面。

“推行‘四事四权’以来,我们创新搭建说事平台,建立‘羊角河’议事厅,以‘夜访会’为活动载体,让大家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真正实现‘面对面’‘心贴心’交流。”羊河村党总支书记阳旭林说道。通过“干部夜访”,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截至目前,羊河村已经累计召开“夜访会”3轮24次,共收集意见建议65条,帮助解决难题60个,化解矛盾纠纷27起,覆盖2000余人次。

“吾老湾”调事厅,调事调进“心坎里”。

按照“六有”标准实施阵地建设,打造“吾老湾调事厅”,由15名老同志组成“五老”队伍,充分发挥他们自身丰富经验、威望优势,在“吾老湾”调事厅内开展调事。

“大家都是一个屋场的人,有话好好说”,一大早,龙湾村的“吾老湾”调事厅,来了“气势汹汹”的黄氏兄弟二人。调事厅负责人聂大勇先让两人消消气,坐下来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是邻居,因为地界纠纷闹矛盾,伤了和气,实在不应该。”在聂大勇的耐心劝导下,双方握手言和重归于好。像这样的小事在“吾老湾”调事厅还有很多。如老赵夫妇,生有四子一女,两位老人身体状况不佳,子女在赡养问题上相互推诿扯皮,“五老”中聂老同志知悉这一情况后,及时通知附近“五老”成员一起协同村“两委”将四位当事人请到“吾老湾调事厅”内,通过耐心说服教育,最终妥善处理好两位老人的赡养问题,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四事四权”工作法推广以来,牛镇镇龙湾村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党建+”网格化治理模式,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镇村微治理组织体系,网格“穿针引线”,疏通共治共享“脉络”,建立末梢治理“微网格”,把基层各类网格整合成治理“一张网”,推动基层治理由“镇村独唱”变为“党群合唱”,通过网格走访,发扬人熟地熟事熟优势,“五老”人员通过“坐饮一杯茶,春风化雨拉家常”的方式开展入户走访、政策宣讲、信访劝导等工作,成功调解群众饮水、子女赡养、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纠纷、林权纠纷等民生事项,真正实现了“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的效果。据统计,“吾老湾”调事厅共收集调解民事纠纷67起,“五老”人员组织开展入户走访、政策宣讲等300余次,通过党建引领,切实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汪 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