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安徽新闻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质量与公平并进,奏响教育主旋律
2024-09-18 08:50:50 信息来源: 安徽日报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81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近年来,我省实施一系列教育综合改革政策举措,办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推动全省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体量优势”迈向“质量优势”

新学年开学,合肥市一批新建优质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正式迎来新生。该市今年已建成交付项目99个、新增学位8.7万个,这批新增学位大大缓解了城区就学压力。

记者对部分代表性新学校进行探访时发现,新学校不仅提供了更多学位,更提升了办学条件。包河区的童享时光合肥市关麓路幼儿园,以非遗文化与音乐为特色,配备有奥尔夫音乐教室和一系列全新的乐器设备。此外,入园处还设立了一个小游园、一片家长等候区、一所公厕。“近年来,我们在新园建设中,这‘三件套’都是标配。”合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暖心“三件套”极大缓解了家长上下学接送难、休息难、如厕难等实际问题,让教育更有温度。

近年来,我省一直以“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五育并举”教育体系,不断优化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合肥市在新校园建设时,最大限度地将“阳光、绿地和空间”融入其中。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嘉山路校区建设采取架空、穿插、拼叠、错动、屋顶花园等手法,使建筑本身成为联系校园众多功能及区域的纽带。多功能屋顶平台也被赋予了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教学意义,丰富了校园的第五立面,为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等“五大行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均衡发展增强群众“获得感”

我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注重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还坚持教育事业的公益属性,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各方面各环节,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教育差距。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淮南高新学校是淮南高新区管委会与安师大教育发展集团合作创办建立的。安徽师范大学雄厚的基础教育实力,为这所新校带来了国内知名教育团队以及优质教育资源,让这所新学校迅速成为当地老百姓交口称赞的“好学校”。为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该校的110名教师每年都会参与安师大教育发展集团开展的网络研修、集中研修和跟岗研修,学习回来后还组建课程研发团队,将国学课、绘画课、科学课纳入学校特色课程。

由于历史原因,皖北地区长期是全省教育发展的“洼地”。皖北要振兴,教育要先行。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发展集团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强化校长“领头雁”作用,积极搭建教研支撑平台,目前已在淮南、亳州、淮北等皖北地区合作办学7所,在校生超过1.6万名。

当前,包括安徽师范大学在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等6所在皖高校遴选直属优质学校或有实力的教育集团,通过委托管理等形式组建教育集团,对口支持皖北8市。此外,我省还积极推进合作地市之间签订结对合作协议,带动皖北地区一批新校、弱校、乡村学校发展,让更多皖北学子享受到优质基础教育资源。

“更高站位”激发“更多活力”

日前,在2024年中国中小学生手球锦标赛暨全国青少年手球传统学校锦标赛上,合肥市翡翠学校手球队、合肥市五十中学东校教育集团西园校区手球队和合肥市庐阳高级中学手球队,分获不同组别冠军。

近年来,越来越多安徽学子的身影出现在全国各类大赛中,也斩获了更多的奖项。这些成果离不开教育评价改革坚实的引领作用。我省不断完善针对不同主体、不同学段、不同类型、不同成果等的分层分类评价标准,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让教育改革向着正确方向发展。

在全球数字化大潮中,我省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深化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深化中小学智慧学校应用,促进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切实推动数字教育赋能教育综合改革。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我省抓好长三角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工作,加强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早在2012年,我省便积极加入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联合培训计划。2018年12月,沪苏浙皖教育部门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协作框架协议》《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共建基础教育校长及教师培训联动平台,构建‘影子校长、影子教师’的后备人才联合培养机制”。自此,安徽走上了一条加速对接沪苏浙名师名校长培养,完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紧密协同机制,梯次设置和实施中小学名校长联合培训的道路。如今,越来越多的安徽名校、名师走上长三角舞台,展示出安徽教育的自信。

据悉,我省还将以“市级统筹、县区落实、学校实施、优势互补、互利合作”为原则,持续设立交流培训、跟岗挂职等各类项目,让教师校长交流培训规模不断扩大、渠道和形式更加丰富,把优质教育硕果送进更多市县基层。(记者 陈婉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