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6 16:39:16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479 |
近日,据央视报道,随着寒冬来临,羽绒服、羽绒被等羽绒制品市场需求大增,然而部分“假羽绒制品”却在线上、线下肆意泛滥,其中一些甚至可能正被孩子们穿着,令人担忧。
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羽绒服等成了我们抵御严寒的“温暖卫士”。然而,当媒体的镜头揭开“假羽绒制品”的冰山一角,那份本该属于我们的温暖,瞬间变成了刺骨的寒意。假羽绒制品的泛滥,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赤裸挑衅,更是对市场秩序的一记重锤,让这个冬天显得格外“寒冷”。
“丝”非“绒”,一字之差,天壤之别。直播间里,主播们口若悬河,吹嘘着“超值羽绒被”的温暖与轻盈,却对那“一格羽绒,其余皆丝”的真相讳莫如深。江苏南通的“飞丝”秘密,江西九江的伪劣童装,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让人不禁发问:在这片本该纯净的羽绒世界里,究竟还有多少真相被掩盖,多少温暖被造假?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些假冒伪劣产品,有的正被孩子们穿在身上,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不良商家牟利的牺牲品。还有浙江湖州那7万余件“零绒”羽绒服,吊牌上的数字成了最大的谎言,它们不仅没能给孩子带去温暖,反而可能成为健康的隐患。这不仅仅是商业道德的沦丧,更是对人性的漠视和对法律的践踏。
面对如此乱象,有关方面不能只是摇头叹息,更不能让“假羽绒制品”成为冬季的常态。是时候,让这股歪风邪气彻底凉下去了!
首先,法律亮剑。《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明文规定了对于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行为的严厉处罚措施。法律不是摆设,而应是捍卫市场公正的利剑。监管部门应主动出击,对线上线下销售平台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零容忍,严惩不贷。不仅要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更要对那些情节严重者吊销营业执照,甚至追究刑事责任,让违法者付出沉痛的代价,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其次,全链条打击。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标识造假,到虚假宣传、销售调包,每一个环节都是造假链条上的一环。要打掉这条黑色产业链,市场、公安、电商平台等应建立联动机制,合力作为,信息共享,线索互通,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全方位监管。同时,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设立奖励机制,让造假者无处遁形。
再者,强化行业标准与认证体系。应进一步完善羽绒制品的国家与行业标准,细化填充物成分、含量、保暖性能等关键指标,提高准入门槛。同时,推广权威第三方认证,为消费者提供识别真伪的便捷途径,让劣质产品无处藏身。
此外,提升公众意识,倡导理性消费。消费者是市场的最终裁判,也是打击假冒伪劣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媒体宣传等形式,普及羽绒制品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鼓励消费者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对于价格异常低廉的产品保持警惕,不盲目追求低价,避免因小失大。
最后,企业要自律,明白诚信经营才是生存发展的根本,坚持品质为先,用真材实料赢得市场。同时,行业协会应发挥引导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企业实施联合抵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总之,让“假羽绒制品”在这个冬季彻底凉下去,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是一场关乎民生、关乎公平的战役,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更不能让造假成为行业的隐痛。期待有关方面用积极行动守护每一份温暖,让这个冬天因为羽绒真诚与品质而更加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