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3 09:49:30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2068 |
记者12月19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为传承弘扬春节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度春节的浓厚氛围,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近日发出通知,就做好2025年“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进行部署。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中华儿女心底最温暖的记忆。随着“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一种新年俗,举办跨年特展成为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的“必修课”。“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既充分利用博物馆的文化资源,从古代艺术典藏到当代文化创新,从丹青之境到匠作之美,借助新颖的艺术叙事、线下线上的展陈形式和多姿多彩的公共教育活动,为广大群众送上丰盛的年味文化大餐,又在游览博物馆的过程中,品味厚重历史、体验特色文化、参加年俗活动,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年味中感受文化魅力,让变淡的年味浓起来。
探寻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表达。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强盛离不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方能增强砥砺前行的底气和信心。通知要求,各地要科学谋划、统筹部署,整合所在地区文博资源,做好组织调度,策划推出具有本地区文物资源特色的系列展览、文化活动和文物公益鉴定服务,增强优质文化供给,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显然,要在博物馆里过大年,既要借助过春节的契机,更好地宣扬传统文化,也在探寻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表达中,创新过年的表达方式,丰富过年的内涵,让大家留下更多快乐的新年记忆。
释放博物馆文化力量,年味更有文化味。博物馆承载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任,要让“中国年”更有“文化味”,就需要挖掘博物馆的文物价值、释放文化力量,讲好中国故事。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既要创新思路,让春节与博物馆更好地衔接起来,以优质的展览内容、多元的展陈手段以及丰富的传播形式,延续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让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惠及更多观众。
让文化在共享中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地方发展,就需要利用好博物馆,着力活化文物资源、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借助科技手段,打造新场景,提供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在穿越时空中,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读懂历史文化,打破时空局限,在春节感受别样文化魅力。通知提出,要围绕蛇年生肖主题,推动文物展览展示、社教活动等与节气文化、生肖文化、传统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机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充分展示春节文化新风尚、新风貌,积极营造浓烈多彩的节日氛围。显然,形式多样、新意满满、参与感强的活动,以物说史、以物释史、以物证史,丰富春节期间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在共享优秀传统文化中,更好地传承,过上一个有新意、有意义、有创意的新春佳节。
博物馆里过大年,这是庆新年、过大年的别样方式,让历史与现代辉映,传统与创新共生,博物馆与春节文化的有机融合,不仅浓郁了节日的文化味道,增添厚重文化底蕴,更让游客在看展览、读历史中,度过一个有温度、有品质的“文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