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事评论
【徽锋评】莫用“民心”换“政绩”
2025-01-08 09:28:48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382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然而,个别干部却热衷于搞“大动静”,将资源和精力一股脑儿都倾注在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上,打造一个个“中看不中用”的政绩“表演场”,却将民生诉求抛于脑后,以漠视群众呼声、伤害群众感情、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换取政治成绩,全然行“委民”之事、做“违民”之举。要知道,天下之大,莫大于民心。此类用“民心”换“政绩”的行为,无疑是买椟还珠、舍本求末的短视行径。“形象工程”最终会损了形象,“面子工程”只会丢了面子。

用“作秀”代替“做事”,究其原因,是典型的政绩观错位。部分党员干部在面对民生难题时初心淡薄、信仰不坚,口中说着“为人民服务”,宣扬所做一切皆是“为人民好”,实际上只是打着“为民”的旗号,在面对上级政策落实时脱离实际“一刀切”,在应对群众困难反映时敷衍塞责“装样子”,用“喊口号”“作表态”取代“真做事”。另外,由于部分考核不深入、不细致,侧重纸面数据和亮点成绩等“显绩”,对群众满意度等“隐绩”考量不足,导致一些干部滋生“注水”“省事”心理,违背客观发展规律大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追求盆景政绩所带来的轰动效应。如此种种弄虚作假、掺沙注水的“政绩”终究真不了,长此以往,破坏的是政府公信力、损害的是民生、辜负的是民心。

政绩绝非浮名,当以民心为秤。政绩造假行为严重污染着政治生态,侵蚀着群众利益,关乎高质量发展成效,必须由内而外铲除病根,从外到内整治到位,怠慢不得、懈怠不起。党员干部自身要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和“民生观”,在情感上亲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把办好人民幸福这份“头等大事”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告别劳民伤财、哗众取宠的“看点工程”。组织部门要强化实绩监督,要进一步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风向标”作用,突出“为民造福”标准,建立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价值导向的考核体系,从民众的真实反馈里评判工作实效、精准考量干部作为,让注水造假的政绩无处遁形,引导干部在重上级“奖杯”的同时更重群众“口碑”,让政绩真正与“人民满意”挂钩。

至难得者,民心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为民造福需要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誉,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