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3 15:19:53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777 |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国家京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在国家京剧院成立70周年之际,向全体演职人员表示祝贺和问候。习近平在回信中说,国家京剧院成立以来,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创排了许多经典剧目,涌现出不少优秀艺术人才,为中华戏曲百花园增添了绚丽色彩。新起点上,希望你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京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还有着鲜明的民族特性和历史文化内涵,是一种有结构、有内容、有功能且包罗万象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代代京剧人,用他们的生命和热情,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继续肩承京剧薪火相传的使命,专心致志演戏,不懈追求新的艺术境界,更有效地推动戏曲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亲身参与创造美好新生活,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担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京剧作为我国的传统戏剧瑰宝,享有“国粹”之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家京剧院通过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出了一批业内“叫得响”、具有社会广泛影响力的京剧表演领军人才,培养了一批素质过硬、行当齐全的优秀青年拔尖人才,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精品力作,不断满足着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未来,要更清晰地认识到振兴戏曲艺术、繁荣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坚守与传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遗产,并将新时代的精神注入其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提供气魄宏大且气象万千的文化自信,真正铸就起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持续提升文艺供给质量水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在经济上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而且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2024年,国家京剧院于“五一”假期推出2024年“春之声”演出季、“十一”假期推出2024年“秋之韵”演出季,以国粹京剧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七一”期间,国家京剧院推出的“庆七一”红色题材演出季精彩亮相,上演多部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经典剧目,致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为观众带来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着眼未来,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标准,在专业性和普及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创作出更多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有效促进中外文艺交流互鉴。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近些年来,中国文艺“请进来、走出去”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坚定。根据莫里哀喜剧作品改编的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吝啬鬼》赢得好评,创作者对主人公“阿巴贡”进行了创造性、本土化的改编,使角色鲜活地“立”在了京剧艺术的舞台上;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团队策划的“国粹”京剧快闪活动在海外上演,“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唱腔一起,便引起关注,观众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眼前一幕。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开放包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中华民族总是在兼收并蓄中发展自己。着眼未来,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文艺工作的新要求,秉持开放包容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对外民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文艺国际表达的有效性和代入感,让更多世界人民通过欣赏文艺作品来深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展现更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