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2 17:14:51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491 |
近年来,城西乡通过创新实施“党建+”模式,将党建与民族团结、为民服务、社会救助紧密结合,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党建+民族团结”,共筑和谐发展梦。
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城西乡、村两级统战工作人员对全乡36名少数民族群众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梳理与登记,建立起详细的信息档案,为后续精准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在促进就业方面,积极对接企业和用人单位,广泛收集并提供了超30条优质就业岗位信息,成功帮助10余名少数民族群众就业,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同时,大力开展文化交流与政策宣传活动,在民族活动宣传月期间,积极向少数民族群众普及惠民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健康知识,营造了团结友爱、互助共进的良好氛围。此外,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走访慰问活动,在走访过程中,与少数民族群众亲切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和身体状况,并送上方洲水库生态鳙鱼、幸福手工月饼等慰问品,对他们为城西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党建+为民服务”,搭建党群连心桥。
城西乡党委以村为单位,科学划分6个党员责任区,并为每个责任区配备了专门的党员服务人员,确保服务群众“零距离”。
主动联合太湖县中医院城西分院开展免费体检活动,为群众提供血压、血糖测量等基础健康检查服务,全年累计服务群众达2000余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充分发挥“五人行”说事评理室、“乡里乡亲”党员调解工作室以及“百姓说事点”的作用,及时搜集苗头性、倾向性信息,持续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工作,自2024年以来,成功为村民协调解决矛盾纠纷超30起,有力维护乡村的和谐稳定,促进邻里关系更加和睦融洽。
“凉亭村管垅组、兴屋组的管兴路坑洼不平,希望尽快将道路硬化”,“树林村连池堰漏水,无法存水,影响灌溉,希望帮忙解决”,“安置点环境卫生差,什么时候再开展一次集中治理活动……”通过乡村振兴夜校、入户大走访、“板凳会”等活动深入群众,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问题台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已累计解决群众问题50余个,切实做到了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党建+社会救助”,编织民生保障网。
城西乡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组建了一支由143名党员干部为主体的帮扶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凝聚起强大帮扶合力。
帮扶队伍常态化走访困难群众,不仅提供资金、米面油等物质帮扶,还注重给予陪伴和照料服务,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实际需求,为困难家庭量身定制个性化帮扶措施。
在了解到特困人员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实际情况,为保证其有事能及时联系上监护人、旁系亲属以及乡村干部,在推进适老化改造的同时,积极探索养老新模式、主动推进智慧养老工程,为全乡160余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一键呼叫”及智慧养老守护卡服务。“这个‘一键呼叫’很方便啊,操作简单,一摁即可,太适合我们老年人了。”一位五保老人称赞道。
同时,严格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政策,规范各项救助的申请、审核、资金发放流程,强化“主动发现”和“动态管理”机制,保证资金发放及时准确,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城西乡通过“党建+”模式的深入实施,在基层治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城西乡将持续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党建+”的内涵与形式,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推动基层治理迈向更高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和人民幸福生活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