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3 08:15:37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029 |
驰梦启航行致远 一路生花前景宽
车,是人们最熟悉的出行工具。近年来,四通八达的太湖道路织就了民生纽带和经济脉络,城乡公交川流不息、各行其道,高铁动车飞速疾驰、纵横南北。交通方式的变化,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跨越,也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更多动能与活力。它不仅联通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更将便捷、幸福驶入了人们心坎里。
打通最后一公里
冬季的太湖,映照山川秀美、演绎烟火人间。阡陌纵横处,平坦整洁的柏油路畅通无阻,一辆辆满载乘客的城乡公交有序行驶。轻轻挥手乘客便从公交站台“直通家门口”,刚刚落座自动化系统播放着“请系上安全带”的提示音,车门闭合暖和的空调车里萦绕着人们乡音笑语……
此情此景正是我县打造贯通城乡、便捷通达的路网体系,全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人流、物流高效畅通,用心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真实写照。这些客运班车由国有客运公司实行公司化经营,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排班、统一服务,固定发车间隔和班次,在停靠站点停车上下客。乘客们通过微信扫码、支付现金、出示证件等方式支付车票后有序入座。
上午9点,从太湖通往大石的城乡公交车准时发车,放月假回家的高中生,带着公婆来看病的儿媳妇,县城赶集回家的小夫妻,一人一位坐满了整个车厢……乘客上上下下,车子走走停停。该线路的车子每天最早一班6点20发车,沿途设置站点,串联起多个村庄。朋丹今天带着小女儿一起回徐桥娘家,平时习惯开车的她对于这趟公交车她有着比较“新鲜”的体会。
“我以前都是自己开车回去,今天第一次坐公交车,感觉挺便利的,价格也实惠,以后回娘家更方便了。”朋丹说道。
目前,我县开通城镇公交18 条,镇镇公交12 条,镇村公交30 条,覆盖我县15个乡镇174个行政村,实现城市、城乡线路高度衔接。不仅如此,城乡公交以大数据应用为突破口,按照信息化、数据化的要求切实谋划建设,实现精准调度、精确服务、精细管理。搭建交通运输安全声画数字化管理平台,强化车辆运行质量检测、线网动态分析和安全风险预警,投入的 136 辆公交车,均安装北斗监控定位系统,加强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的动态监控,时刻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安全行车,为安全监管注入源源“数智力量”。
高效智能的服务,宽敞舒适的环境,平稳安全的行驶,经济实惠的价格,给全县人民带来了全新的乘车体验。曾几何时,出行进城是山区村民最头疼的问题,山区客车个体经营者以盈利为目的,不仅票价较高,服务质量和乘客安全也得不到有效保障。为此,县交运局一体收购原3家农客公司和个体运营户车辆132台,对现有的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布局,服务山区村民便捷出行。
在老城公交站点,前往刘畈、百里、弥陀、北中等山区乡镇的车子已等候排列,每个乡镇发车时间间隔一个小时,由于车次密集、镇镇有站,所有山区乘客们都能实现当天往返,从早上六点到下午五点前来坐车的人络绎不绝。进城看病的老人,放假回家的学生,还有提着货物来县城卖的村民,客流量每天达到近千人次。乘客朱家寿今年72岁,是弥陀镇人,由于乘车便利加上车票全免,他很乐意公交出行,每月都会进城四五次,卖点自己种的菜,上医院看看病,只用带上自己的身份证就可乘车出行。
站点负责人告诉记者,像朱家寿这样车票全免的乘客,一辆车甚至能达到80%以上。县交运局坚持公益性原则,落实针特殊群体的优惠政策,将70岁以上老人、盲人、二级以上肢体残疾人、军人以及1.3米以下儿童等纳入免费乘车群体,不断满足城乡居民“行有所乘”的公共服务需求,试运营期间,城乡公交出行免费群体乘客的客流量达6.1万人次。接下来,在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中,还将不断补齐公共交通短板,提升群众出行舒适度和满意度,让乘坐城乡公交车,成为人们欣然向往的出行理由。
“为满足乘客个性化需求,公司在部分区域投入微循环车辆,乘客可通过电话预约等方式预约出行。票价方面,对特殊群体实施免票惠民政策,且在2025年1月1日后,票价将按现有农村客运票价总体下浮30%执行,进一步降低出行成本,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县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运输股工作人员殷世耀介绍道。
坐地日行千万里
当公交车缩短着县城与农村的距离,高铁则一头通达梦想,一头牵连故乡。曾经,出行不便让太湖人民对远方的向往被漫长的路途所束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飞驰的高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太湖人民的生活。满载机遇、搭乘希冀的极速高铁连接起太湖与整个中国的缘分。
12月24日一大早,太湖南站站台上的工作人员正在往一件件泡沫箱里放冰袋,用胶带密封都打包好放入蓝包,贴上快递标签并上锁,推过安检传递至站台,等候转运,包裹按照普通包裹和冷链包裹分别码放,9点41分这些包裹将乘坐G2596号列车,从这里出发经过7小时的旅程,抵首都达北京。同日,还有两辆列车将搭载货物前往芜湖、南京两地,当天运送货物15件,总计24公斤。
这些搭乘快车的包裹都是花亭湖有机鳙鱼、程岭黑猪肉、农家土鸡蛋等太湖特产,它们通过高铁运输到全国各地,不仅承载着太湖的地域风味,也搭建起连接太湖与全国消费者的重要桥梁,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为了保证产品的新鲜美味,除一般铁路物流产品外,中铁快运还持续推进了时限快递、冷链运输服务,严格按照冷鲜行业冷链运输标准,量身打造铁路快运冷链箱,实现“门到门”“高时效”“个性化”的冷链运输需求。
“无论速度还是成本,高铁具有传统物流行业无可比拟的优势。高铁固定的线路,规范的流程,封闭的空间,有利于减少货损货差,还能提高效率,保障产品的新鲜度。”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高铁业务员张龙凌说。
截至目前,2024年我县高铁物流共计装车件数2100件,装车重量四万公斤,产品主要发送至合肥、南京等长三角地区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高铁运输速度快、恒温保鲜、运量大、安全系数高的特点既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满足了商家的个性化需求,也为乡村产业振兴带来了一条高效、便捷的绿色通道。
从绿皮火车到动车高铁,太湖车子的新变化,让乡愁、亲情不再被距离所羁绊。从太湖南站出发,人们跨越大山大河,穿越崇山峻岭,通达四面八方,无论走得多远,家乡与远方都在咫尺之间。腊月,是一个充满思念和乡愁的日子,团聚的心情占据了人们的心房。在南站候车厅,记者看到一对老夫妻提着丰富的土特产,豆粑、芝麻糖、状元糕结结实实地装满几个袋子,原来老夫妻的孩子在马鞍山定居,此行是去孩子那边过年,到明年清明前后才回来,而这些家乡特产都是特意为孩子一家准备的。
“以前去马鞍山主要是坐火车,要转车没那么方便。自从通高铁后都是坐高铁去,不仅速度快而且是直达,现在去孩子那里次数更多了。”许女士告诉记者。
高铁通车不仅能缩短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更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推手,为太湖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乘高铁而来的是未来的无限可能,由高铁而兴的是优越的营商环境。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运输原材料和产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选择了太湖作为投资兴业之地,更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流入太湖。高铁带来的滚滚客流,也为太湖经济发展、文化传播注入了强劲动能。太湖文旅因为高铁时代的到来迎来新的春天,高铁的开通使更多游客能够轻松抵达太湖,领略花亭湖的美丽风光和文博园的深厚底蕴。黄梅戏、大鼓书的文化瑰宝、朴初故里、状元之乡的美名正通过高铁传向四面八方。截至目前,2024年太湖南站发送人次达70万人次,每日发车30趟。一个旧的时代已经翻篇,太湖随着高铁的疾驰迈入全新征程。
车轮飞驰,不觉经年。在广袤的太湖大地上,城乡公交使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疾驰高铁连接着梦想和现实的两端,车,成了拉动太湖砥砺前进的有力脉动,它留下的每一道痕迹,都镌刻了时代发展的社会记忆,让“人悦其行、物优其流”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我们相信,一个“前途无限”的“流动太湖”必将以昂首阔步的姿态驶向新的美好未来。(记 者:王 璇 尹 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