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事评论
需要多层面给“育儿补贴”锦上添花
2025-03-19 08:48:02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201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育儿补贴的操作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去年10月的数据显示,已有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在各地的实践中,育儿补贴包括哪些种类?如何领取?实施以来起到了什么作用?如何进一步优化相关政策?记者进行了采访。

国家将出台育儿补贴政策,旨在降低生育成本,减轻家庭负担,提高民众的生育意愿。试点地区的民众玩笑地说,孩子一出生便“自带工资”。虽然育儿补贴不能覆盖育儿成本,但它能负担奶粉、尿不湿等一部分刚性支出,切实减轻了育儿负担。所以,他们对育儿补贴举双手赞成。

尽管育儿的现金补贴,能降低一定的育儿负担,受到公众的欢迎,但是,我们也不只简单地“发钱”,还需要其他层面的扶持。这是因为,生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需要考虑的综合因素有很多——既要考虑生育、养育成本,也需考虑生育给女性带来的就业障碍,甚至还包括子女成年后的购房及婚配等等。因此,如果我们只从现金补贴上发力,而忽略其他层面的辅助,未必能达到长效的激励生育。

事实上,早在生育补贴之前,我们就已经开始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一些地区采取了激励生育措施:比如治理职场中对育龄女性的歧视;比如提高生育福利、延长婚育假期;比如对生育二胎的家庭给予购房补贴;比如增加普惠性的托育机构;比如给生育多孩家庭的子女教育以政策支持,等等。这些激励生育措施再辅以真金白银的现金补贴,这将对生育产生更积极的激励效果。

在笔者看来,育儿补贴不能也不会单打独斗,它肯定还需要国家优待生育的公共服务、税费减免、政策协同等锦上添花,才能让激励生育的育儿补贴更上一层楼。换而言之,育儿补贴确实可以在短期内缓解家长的育儿焦虑;但从长远来看,必须解决育龄夫妇的住房、教育、医疗、婚假等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想生、愿生、敢生。所以,尽管育儿补贴很重要,但激励生育需要一套组合拳,尤其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帮扶。

再者,地方政府即将出台或正在实施的育儿补贴也好,其他的生育友好政策也罢,归根结底需要地方财政来买单。然而,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财政收入迥异,兜底育儿补贴、优待生育措施的能力当然也不一样。所以,如何给育儿补贴的资金“强基固本”?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倘若能建立国家层面的生育激励基金,给各地的育儿补贴措施以强劲的资金支持,就能提升育儿补贴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我们乐见各地在国家的指导和帮扶下,出台以货币形式的育儿补贴;同时,更期待多层面的优惠生育政策组合发力,让我们的生育友好型社会坚实有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