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5 11:42:03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324 |
3月20日,走进小池镇枫铺村产业园,两栋崭新的产房映入眼帘,机器的轰鸣声与工人忙碌的身影交织成动人的生产场景。春日里的村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2024年,我们建成了30亩的村级产业园,目前已经有两家企业落户了。一家已经正式生产,一家正在进行厂房装修。”该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烺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枫铺村位于小池镇西大门,105国道及合九铁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土地、林业、农产品等资源丰富。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发展村级产业,建起养牛、养羊、花卉苗木基地,为村级集体经济注入了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拥有较好的交通区位和土地资源优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如何转型升级?如何在三产融合上做文章?该村村两委一班人创新思路,紧紧抓住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项目资金向村级倾斜的机遇,积极谋划建设村级产业园,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添新动能。目前,该村投入资金720万元,一期建设30亩产业园,已建成厂房3500平方,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2家企业落户。
“从与镇里村里洽谈,到正式签约落户,只用了5天时间。目前厂房正在按标准装修、添置设备,预计5月份可投产,投产后年产值能达5000多万元。”返乡创业的余杨东是新仓鸣山村人,之前在青岛干了21年,主要从事复合调味料、功能型食品添加剂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十几年前,掌握了熟练技术的余杨东曾想回乡创业,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今年年初,在我县招商人员的推介、引荐下,余杨东再次有了回乡发展的打算。经与小池镇、枫铺村对接,很快便谈妥了落户事宜。“这次回太湖投资,感觉变化非常大。镇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强,很多事情是他们代办,周边的环境也很好,让我很放心。我对家乡有一种情结,对回乡投资也非常有信心!”
在产业园,比余杨东的企业还早落户的,是一家竹加工厂,以生产竹筷、烧烤签、凉席丝等产品为主,年产值可达1000多万元,已为该村及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
“我以前在外务工,今年看到家门口办厂了,就回来上班了。一个月能挣到几千元钱,对这个收入挺满意的。离家近,还可以照顾家。”该村桥炉组村民劳长春说。
“村里有了企业,村民就业又多了一个渠道。以往还有些劳动力闲赋在家,今年都到厂里来上班了。感觉村民之间的矛盾更少了,整个村子里干事的风气更好了。”马烺说,“这个产业园不仅拓宽了村民就业渠道,还给村集体经济带来了40万元的厂房出租收入。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我们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开展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资金充裕了,能为老百姓办些急难愁盼的事。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我村规划二期再建20亩。下一步,将明确好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分工,管好产业园,完善好后期配套设施,着力打造花园式产业园,并尽力为入园企业提供精心的服务,让企业家安心。”
鼓励村级发展产业园,这是小池镇提升村级“造血”功能、赋能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据了解,近年来,该镇利用村庄规划统筹整合土地资源,谋划项目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以规划“定空间、定产业、定项目”,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全力挖掘村庄存量建设用地,指导各村通过发包、租赁、合作等方式加以开发利用,建立闲置资源盘活利用的长效机制,对国有闲置用地再开发。通过布局谋划、“双招双引”、落地建设,建设标准化厂房,实施优质企业引育行动,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在村级产业园发展的过程中,该镇及时给予指导,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村产业园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我们紧紧围绕着县委县政府打造‘太好办’营商服务品牌的要求,对全镇的招商企业以及本土发展的企业进行全面的服务。一方面,做到精准服务,对企业的每一个诉求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点对点服务。另一方面,做到诚心服务,经常和企业家在一起谋划发展,为企业做大做强出主意、想点子。”该镇党委委员朱厚生说。(融媒记者:叶玲玲 詹 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