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8 10:10:02 信息来源: 安徽日报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86 |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那么,在农村呢?
目前农村地区经营主体金融承载力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针对性不足依旧存在。另外,农业产业经营存在周期长、收益波动大、抗风险能力差、融资能力弱等问题。
怎么办?这就要求“金融进村”得走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子,才能更加符合农业经营的规律和需求。
我省创新推出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就是这样一种探索。
这是一项金融与乡村“深度绑定”的计划:建立浮动利率定价机制,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信贷获得上“共进退”,并通过数字金融赋能实现“主体信用”向“数据信用”拓展,构建银企长期共赢合作模式,在长时间维度上通过推动地方优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来保障银企共同获益。
“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是继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之后,安徽又一项创新举措,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持续破解信贷获得性难题的发展导向,体现了呵护经营主体的善意和专业精神。
“深度捆绑”
广袤乡村是金融服务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每到春耕备耕的时候,资金就有些紧张。”3月下旬,站在田埂上,望着绿油油的麦苗,凤台县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骞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托管土地3000亩,已实现自旋耕、播种、施肥、浇水全机械化操作。
托管土地面积不小,对资金的需求量更大。“获得1年期贷款相对容易,要想获得中长期资金支持还是不容易。”陈骞坦言。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一直以来,农业产业经营存在周期长、收益波动大、抗风险能力差、融资能力弱等问题。创新乡村产业融资机制,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的重要制度保障。
“安徽商业银行围绕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效开展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有效整合原先自发性、碎片化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联合6部门发布《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实施方案》。”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长黄敏表示,借鉴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的理念,帮助安徽省金融行业和农业产业“深度绑定”,创新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产品和模式,形成“共育一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格局。
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处长骆盛强介绍,以乡村产业需求为导向,商业银行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签订“贷款合同+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全面业务合作。在这一新模式下,银企双方友好协商,积极探索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浮动利率调整模式,根据农业产业发展阶段合理设定利率。明确利率调整机制,精准确定调整锚点、定价标准、变动频率和支持对象,实现银企共同发展。
凤台县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当起了“吃螃蟹者”。
“我们与中国银行签订了《‘富民产业增效’振兴计划》。银行为我们提供不少于3年期稳定性、低成本的授信支持,并在品牌宣传、产品销售、资金结算等方面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待后期核心示范合作社销售收入增长超过一定比例,链式种植户经营收入稳步提升后,再经协商共同提高各方收益。”陈骞表示,有了稳定资金支持,考虑进一步扩大规模。
“链”上发力
从对单一主体的信贷,到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式正在变化。
“探索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至关重要。”骆盛强表示,要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将上下游产业链成员纳入金融支持体系,推动供应链金融评价创新,从“主体信用”向“数据信用”拓展,开发“脱核”、信用等新型金融产品尤其是将农产品应收账款、仓单、订单融资、物流金融服务等长期难以突破的短板纳入支持范围。
在霍山县,这样的模式已经实行。
据悉,霍山农商行按照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市场逻辑,与霍山县永宏茶业公司签署“贷款合同+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不仅为该公司授信200万元,而且为11户链上成员合计授信500万元,同时链上企业可申请享受与龙头示范企业同等利率优惠。
“霍山农商行为产业链成员提供整体授信,贷款投放后,若龙头示范企业带动超过约定数量的链上成员实现增产增收,则龙头示范企业和链上成员均可享受较上年贷款利率5个基点的利率优惠。”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有关负责人表示,龙头示范企业定期提供链上成员的业务清单、订单情况及交易数据,帮助霍山农商行有效识别和防范信贷风险。怀宁蓝莓、六安白鹅、金寨山核桃、亳州中药等产业共同发展计划,正比照霍山方案在农信系统有序推进中。
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马鞍山当涂县螃蟹养殖产业,滁州市定远县白鹅养殖产业,合肥市肥西县、安庆市岳西县桑蚕养殖产业,淮南市凤台县糯米种植产业等乡村特色产业链中,签署“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形成“贷款合同+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金融合作模式,并嵌入“利率前低后高、长期收益共赢”创新做法,“截至目前,我行已为10户链上核心企业和近百户链上合作农户提供授信资金近亿元。”
从田间到云端
通过数字化手段,能够更精准地对接农业产业发展需求。
据悉,安徽明确充分发挥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作用,聚焦农业特色产业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鼓励商业银行与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等开展联合建模,应用隐私计算技术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实现“保险+担保+信贷”综合金融服务。
同时,鼓励商业银行打造数字化一体化平台。《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商业银行应建设包含供应链金融系统在内的数字化一体化平台,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交易、仓储物流等核心交易数据信息整合,并对接政府部门公共数据,为产业链各类客群提供企业在线认证、业务合规准入、授信审查审批、核心企业协作、流程审批监控、大数据风控等标准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打造数字金融综合服务乡村应用场景。
“我们聚焦‘产业融合、科技赋能、风险共担’,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光大银行合肥分行负责人表示,将深化数字金融服务下沉,丰富乡村振兴产品库,加大存量产品的覆盖面,拓宽农村基础抵质押物范围,探索“+保险”“+期货”创新业务模式,破解农村金融增信难题,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打造乡村振兴金融线上新通道。
乡村金融是一个长效的服务机制,离不开良好的发展支持环境。
“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会同多部门加强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同时,强化政策支持,比如,加强再贷款、再贴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争取涉农领域贷款贴息政策支持,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提高其积极性。”骆盛强说,此外,也会将相关工作成效纳入机构内部考核、日常监督、外部评价等,对创新成效高、服务质效好的金融机构给予充分激励。(记者 何珂 实习生 陈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