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事评论
“照骗”酒店不退钱?数字时代的商业欺诈该休矣
2025-04-15 09:49:32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541

近日,多地网友控诉线上预订酒店遭遇“照骗”事件:有人花千元预订海景房,推门发现内部照片竟全是渲染图;预订大床房,进门发现“这床还没我家沙发大”……更离谱的是,有消费者要求退房竟被索要违约金,关于“酒店房型不符退房却被收取80%违约金”的新闻,还登上了热搜。

此类“照骗”事件频发,暴露出数字消费时代商家诚信缺失、平台监管失位与消费者维权无门的深层困境。当滤镜成为欺诈的遮羞布,当违约金变成宰客的利器,我们不禁要问:线上交易的信任基石,究竟该如何筑牢?

酒店“照骗”本质是商业欺诈的数字化变种。广角镜头拉伸空间、渲染图冒充实景、文字游戏模糊标准……这些手段并非简单的“艺术加工”,而是刻意制造信息不对称,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披露商品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亦禁止虚假宣传。然而,现实中商家却以“图片仅供参考”搪塞责任,甚至将维权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要求自证“图片与实物不符”本就荒诞,而“退房扣80%违约金”的霸王条款更显傲慢。法律条文若不能落地为维权利器,便成了无牙老虎。

平台作为信息中介,责任不容推卸。许多第三方预订网站以“技术中立”为由回避审核义务,实则默许商家“美化”信息以提升流量。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判例已明确:平台标注五星图形误导消费者构成欺诈,需承担三倍赔偿。这一判决具有标杆意义,揭示平台的“装睡”逻辑——算法可以精准推荐高价房,为何不能识别虚假图片?技术不应成为免责借口,而应成为治理工具。平台需建立“先审核后上线”机制,对房型、尺寸等关键信息强制标注真实数据,并设立“照骗”投诉快速通道,否则便应与商家承担连带责任。

消费者维权难背后是监管的“慢半拍”。当前,文旅部门对酒店的监管多聚焦于安全与卫生,而对线上宣传的真实性缺乏动态抽查;市场监管部门对平台虚假广告的处罚多以整改为主,震慑力不足。不妨借鉴电商“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对酒店业推行“半小时不满意无责退订”规则,倒逼商家展示真实信息。同时,可建立“酒店信用画像”,将虚假宣传与消费者投诉纳入征信系统,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从“卖家秀”到“买家秀”的落差,消磨的不仅是消费体验,更是社会信任。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容忍“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商家当以诚信为本,平台须以责任为先,监管者需以铁腕执法破局。唯有如此,“所见即所得”才不会是奢望,而成为数字时代商业文明的底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