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乡镇传真
百里镇:退伍不褪色 勇当致富“领头雁”
2025-07-01 16:26:26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59

在钢筋铁架间穿梭,在建筑工地上奔忙,张良是一位脱下军装的退役军人,他用军人的坚毅与担当,在建筑行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更带领几十名乡亲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书写了一段“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动人篇章。

军旅淬炼,铸就坚韧品格。张良是百里镇大竹村桥头组人,2003年12月,他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军营。在部队的2年时光里,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纪律约束,塑造了他吃苦耐劳、雷厉风行、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从新兵连摸爬滚打,到执行各项艰巨任务,他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部队生活不仅锤炼了他的意志,更培养了他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这些宝贵的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退伍后,张良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面对诸多就业机会,他毅然选择成为一名架子工。有人不理解,认为他完全可以找一份更轻松、体面的工作,但他却说:“军人不怕吃苦,我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在架子工这个岗位上也能干出一番事业。” 凭借在部队养成的不服输精神,他从最基础的工作学起,虚心向老师傅请教技术,不断钻研架子搭建的技巧和规范。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表现,他很快在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技术娴熟的架子工。

勇挑重担,转型创业之路。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提升,张良看到了架子工行业的发展潜力,也察觉到身边许多工友虽然有技术,但常常面临无活可干、收入不稳定的困境。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组建自己的架子工队伍,当起 “包头”,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资金短缺、人员招募、业务拓展等问题接踵而至。为了筹集启动资金,他四处奔波,向亲朋好友借款;为了招募到可靠的工人,他挨家挨户走访,凭借自己的口碑和真诚,终于召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工友;在业务拓展方面,他主动出击,跑遍了当地大大小小的建筑工地,向项目负责人展示队伍的实力和专业性。凭借着军人的果敢和执着,他带领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队伍逐渐走上正轨。

以身作则,凝聚团队力量。作为架子工队伍的带头人,张良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作风,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团队成员。在施工现场,他总是第一个到达,最后一个离开,仔细检查每一个架子的搭建质量,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他常对工友们说:“架子工的工作关乎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他的影响下,团队成员都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除了严格要求工作质量,他还十分关心工友们的生活,主动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互帮互助,凝聚力不断增强。

授人以渔,带动乡亲致富。随着队伍规模的不断扩大,张良积极吸纳周边乡村的剩余劳动力,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他优先录用家庭困难的乡亲,手把手地教他们架子工技术,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他的队伍里,有许多原本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的村民,如今都成为了技术熟练的架子工,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

为了让工友们获得更稳定的收入,张良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与多家建筑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他注重提升队伍的竞争力,定期组织技能培训,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帮助工友们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在他的努力下,队伍的业务量逐年增加,工友们的年收入也从最初的几万元增长到了十几万元,真正实现了增收致富。

回馈社会,彰显军人本色。在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同时,张良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退役军人的社会责任。他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多次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在疫情期间,他主动请缨,参与防疫设施建设,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他孝敬长辈,团结邻里,乐于助人,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更是很多人口中的好人。

从一名退伍民兵成长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张良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退伍军人“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的精神风貌。他的事迹,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家乡建设,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未来的道路上,他将继续发扬军人的优良传统,带领团队不断前行,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李 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