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民生·社会
长河岸边的“黑金宝藏”
2025-07-07 10:19:12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73

夏季是食用菌种植的“空档期”,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雷氏菌业公司另辟蹊径,发展“毛木耳”特色产业,通过采取“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让小小的“黑色精灵”成为引领村民走上康庄大道的“致富伞”。

炎炎夏日,走进位于长河岸边的晋熙镇晋湖村雷氏菌业光伏木耳基地,只见一派繁忙景象,十几位村民正在准备一份发往山东的毛木耳订单,加紧采摘“毛木耳”。与传统食用菌不同,毛木耳具有耐高温、易管理的优势,个头饱满肥大,从六月初可以一直生产到八月初,有效补充了夏季不能种植食用菌的短板,填补了消费市场的一个空白。

“通过在大棚内安装的喷灌系统,精准调控温湿度,并采用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运营模式,既保障了毛木耳品质,又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 该基地技术负责人雷霆告诉记者。

“毛木耳最佳生长温度是25℃-32℃,在光伏下面种植毛木耳,正好挡住夏日炙热的阳光,降低了大棚内过高的温度。在技术方面,我们与省内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了密切合作,为农户提供技术保障。”

从空中俯瞰,占地118亩的光伏基地宛如一块巨大的发光宝石,镶嵌在日夜流淌的长河之畔。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先行示范的20亩大棚“毛木耳”,就好像一个隐藏在光伏之下的“黑金宝藏库”,不仅正逐渐引领着一个“致富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也跨越实现了往昔常态式的“渔光互补”“花光互补”向“耳光互补”的转变。

冒着热汗,记者跟随基地负责人王姿娥在大棚里也现场体验了一下采摘的乐趣,听听王总细细介绍毛木耳种植的一些特性。看着每一个大棚里近万个菌棒披上满身耳挂,在阳光的反照下,透着丝丝金光,十分耀眼。尤其是整天在基地劳动的村民,个个汗流浃背,湿透了衣衫,晒黑了肌肤,她们娴熟的采摘技术,一天收获4000多斤鲜耳,那一个个黝黑的脸庞绽放出丰收喜悦的幸福笑容。

据了解,基地在采摘的高峰期,用工超过50人以上,长期用工的也达到15人左右,村民殷翠云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以前没有什么手艺,技术是公司教给我们的,每月还能领两、三千块钱的工资,我很满意。”殷翠云高兴地说。

74岁王大叔的家就在基地附近杨屋组,公司请他负责基地日常的看管,帮忙做些开关滴灌、设备整理等基础工作,每个月都有1500元的务工收入保障,可谓做到了公司与村民一举两得。

为力求合作双赢,该企业还积极创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除提供务工岗位以外,还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种植等方式共享产业红利。据测算,一个生长期毛木耳可以采摘4茬,成熟后每个大棚产值超过10万元,预计带动村集体增收超过20万元,户均年增收5000元,本季可实现产值近50万元。

“毛木耳具有耐高温的特性,也填补了夏季食用菌的空档期。目前,公司积极探索‘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与五个县市区、二十个村达成了合作协议,受益农户超过四百户。”该基地负责人王姿娥告诉记者。 (记者:刘 辉  吴阳金  詹 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