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民生·社会
大山里的“英文教授”
2025-07-30 15:03:16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311

在城西乡大龙村的群山之间,一条由爱心与责任铺就的教育之路正悄然延伸。驻村第一书记、来自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的胡多军以英语教育为犁,深耕帮扶一线——从编写教学资料、改善硬件设施到滋养心灵成长,从送课到生到拓展视野的研学之旅,他用所思、所学、所践诠释着“不让一个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坚定承诺。这位大山里的“英文教授”,为孩子们叩开了通往未来世界的大门。

 

“单词不能死记硬背,要想记得长久,必须掌握一些易于铭记的技巧。‘A’可以看作是倒置的牛头,‘B’可以视为人的胸肌,‘C’则与月牙的形状颇为相似……”推开第一书记胡多军办公室的门,映入眼帘的不是埋头工作的身影,而是一幅别具一格的教学场景:两张略显狭促的小板凳紧挨着办公桌,两名小学生正全神贯注地跟随胡多军学习英语知识。这间仅用一幅帘子分隔、前办公后卧室的办公室,不仅是处理村务的指挥中心,更悄然变身为承载山村教育希望的“微型课堂”。他利用休息时间,义务担任英语教师,从最基础的字母发音起步,耐心细致地为孩子们讲课。

“我于6月底到任,下半年开学的第一天,我便与村两委成员一同前往学校进行考察。我们发现学生数量较少,学生英语基础极为薄弱。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希望能尽己所能,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为他们提供一些切实的帮扶。”城西乡大龙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胡多军告诉记者。

城西乡大龙村的青山如黛,风景如画,展现出一派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然而,一年前,当胡多军初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他的目光却穿透了宁静的表象,敏锐地捕捉到了深藏其后的发展困境。经过多次的实地调研和慰问,这位来自城市的教师心中的教育者责任感愈发沉重。

 

 

当得知组织需要选派干部驻村帮扶时,一个念头在他心中变得无比清晰:他要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做点什么。没有过多的犹豫,他积极请缨,告别了熟悉的城市讲台,带着一腔热忱和初心,毅然走进了大龙村的山水之间。这份选择,既源于对乡村现实的深刻洞察,更源于一名教育工作者内心最朴素的担当。

“以前在办公室工作时,我曾跟随领导多次来此慰问和调研。当时,我深感这里自然原始的风景极佳,但村里的发展还要壮大。。后来,当学校征求个人意见时,我毫不犹豫地提出了申请,经过领导研究,最终得以成行。”胡多军说。

胡多军的到来,为大龙村小学仅有的两名学生推开了一扇全新的语言之门。在辅导伊始,英语对这两个深山里的孩子来说,基础之薄弱令人担忧。然而,随着胡多军见缝插针地进行义务教学,变化悄然发生。这令人欣喜的进步,正是胡多军凭借专业素养与奉献精神,在有限条件下创造的教育奇迹,也成为了村民们有目共睹、交口称赞的美谈。

“胡书记利用休息时间,对这些孩子进行了悉心辅导。如今,这些孩子能用英语进行对话了。”大龙村村委会副主任黄纷芳告诉记者。

第一书记的任期已进入倒计时,然而胡多军心中的教学蓝图却愈发清晰且深远。他深知,短暂的驻村帮扶,最宝贵的火种是为孩子们点亮能照亮未来的心灯。因此,他计划在剩余的时间里,将教学重心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更根本的能力培养——着重引导孩子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每一次微小的进步中建立自信。在他看来,这比教会几百个单词更为重要,正是“授人以渔”的精髓所在。而他的目光,更是投向了山峦之外。他坚信,只有当孩子们亲眼目睹更广阔的世界,真切理解知识所蕴含的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才会真正内化为他们奋发图强的内生动力。这份由眼界拓宽而激发的志向,终将成为支撑他们个人成长,并最终回馈家乡振兴的蓬勃力量。胡多军要做的,是为深山里的孩子架起一座连接当下与未来、山村与外界的希望之桥。

“我的任期仅剩不到一年,在此期间,我仍希望继续为孩子们在英语学习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重点指导学习方法,并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学能力。我们将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组织山区孩子们前往合肥及我们学校进行实地参观,让他们亲身体验现代化都市的生活,从而培育他们的科学精神、职业精神和爱国情怀,同时强化他们的励志意识,通过努力学习知识来改变自身命运,进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胡多军表示。

从改善一方书桌到塑造一片精神沃土,胡多军步履不停,以教育之光穿透山峦阻隔,为乡村孩子铺展一条通往未来的坚实道路。在这条路上,琅琅书声正与时代强音共鸣,汇成乡村振兴最动听的乐章。(记者:吴光磊  姚权炉  实习生:张文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