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事评论
课后作业既要“减负”又要“增效”
2024-09-26 09:19:20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968

新学期开学后,不少学校、家长“晒出”孩子的课后作业:学做一道菜、自主进行科学实验、每天坚持体育运动、在游学中记录成长点滴……各种实践性、体验性强的创意作业,寓教于乐、趣味满满,让学生动脑、动手还“动心”。但也有家长反映,部分“花式”作业重形式轻内容,超出了学生能力、增加了家长负担,甚至催生出“代画手抄报”“代拍视频”等“作业生意”。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课后作业要“科学”不要“花样”,既“减负”又要“实效”。如何才能科学把握原则与尺度,跳出“写试卷、做习题”的窠臼,也走出“为作业而作业”的误区,布置给学生真正“走心”的作业,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课后作业要“科学”,要严守“学科边界”。好作业应该是“有趣味能胜任、有提升能迁移、有反馈能改进、有边界能外延”。要让孩子爱上做作业,高效完成作业,教师就要精心设计作业,讲究作业分层,遵循学科特点,让作业变得既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又富有人情味,让学生喜闻乐见。作业的设计一定要思考想用作业来达成什么目的,巩固哪些知识,掌握何种学法,提升什么能力,培养什么习惯。作业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学生,布置的作业也应该不同。要避免布置机械重复、没有含金量的作业。语文老师安排了“烹饪”任务,英语老师布置了“美术”作业,数学老师教你做“手工”……真正的跨学科融合式特色作业并不是各学科作业的简单叠加和“越俎代庖”,这种不分年级、不分学科的作业是不科学的。

课后作业重“实效”,要告别“花式作业”。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克服中小学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但一些地方中小学作业依然存在形式主义问题。不少学生时常要完成拍照、拍视频等留痕类作业,以及各种网络课程打卡任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困扰学生多年的手抄报类作业任务量仍较多,以致“代做手抄报”在电商平台竟成热门生意。有家长吐槽,“有些作业只走形式不‘走心’,让学生‘做做样子’,造成不少负担,但并没有多大的教学效果”。还有人认为,“有的‘花样’作业就是为了参加各类评比竞赛或做展板,给学校争荣誉、撑面子。”形式主义的“花样作业”,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给家长增添麻烦和负累。

课后作业要“减负”,要跳出“窠臼误区”。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其中直指学校作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明确提出要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同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作业过难、“含孩量”过低,“花式作业”、“奇葩作业”,评价单一、“一交了事”等倾向,做到既“减负”又“增效”,坚决跳出窠臼走出误区。

课后作业,不仅是教师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延伸,也是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载体。作业的核心目的是教学,通过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帮助学生科学减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课后作业要“科学”不要“花样”、既“减负”又重“实效”,理应成为广大教师布置学生课后作业的基本遵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