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6 09:16:22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2194 |
近日,网红“东北雨姐”直播间售卖的红薯粉条,被曝出了“不含红薯”的尴尬丑闻,更令人震惊的是,面对上门维权的打假者,竟然有人挥拳相向,有人员受伤。9月24日,记者从红薯粉条厂家所在的辽宁省朝阳县市场监管部门获悉,相关业务股室已经介入调查,会将涉事厂家的产品送检。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名叫“大娃”的打假博主在“东北雨姐”的直播间购买了红薯粉条,并三次送检,结果均显示产品未检出红薯基因,反而只有木薯基因。这一发现,无疑是给那些冲着“红薯”二字下单的消费者们当头一棒。随后,另一名博主也站了出来,表示自己购买并送检的粉条同样存在类似问题。一时间,舆论哗然,消费者的信任被严重践踏。
面对这样的质疑,本应是厂家澄清事实、积极回应的最佳时机,然而,“东北雨姐”及其团队的反应,却让人大跌眼镜。他们不仅没有主动提供详尽的成分说明,反而对检测机构的权威性提出质疑,甚至在与打假者的交涉中,采取了暴力手段。这种回应方式,无异于在已经熊熊燃烧的怒火上浇了一桶油,让事态进一步升级。
这不禁让人要问,为何会有如此嚣张的回应?是无知者无畏,还是利益驱使下的肆无忌惮?恐怕,两者兼而有之。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甚至不惜触犯法律。而当他们的谎言被揭穿时,往往不是选择诚恳道歉、积极整改,而是试图通过暴力手段来压制舆论,这种行为,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极端漠视,也是对法律法规的公然挑战。
事实上,类似的事件并非孤例。今年7月份,打假人王海就曾揭露过周氏藕粉“不含藕”的问题。这些事件,无不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和商家诚信的缺失。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然而,一些商家却将消费者的信任当作儿戏,肆意践踏。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
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到底该如何应对呢?首先,监管部门必须迅速介入,对产品进行严格检测,并依法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绝不能因为商家的嚣张态度而有所姑息,更不能因为舆论的喧嚣而有所动摇。
其次,厂家和商家必须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体验。只有真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即使短期内获得了利益,也终将因为失信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再者,消费者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理性消费、科学消费、敢于维权。在购买产品时,要仔细查看产品的成分说明和生产厂家信息,尽量选择信誉好、口碑佳的品牌和产品,面对假货必须“零容忍”。
此外,还应该看到,这场争议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食品安全事件,更是一次对公众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考验。时下,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尤为重要。因此,监管部门和媒体等应该加强合作,及时公开相关信息,让消费者能够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之,红薯粉条不含红薯的事件,是一起典型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一次对商家诚信和监管力度的考验。有关方面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任何违法违规行为,以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保障市场的公平正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加强消费者的教育和引导,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健康、公平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