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事评论
【徽锋评】从“新年贺词”中感悟“民生为大”
2025-01-06 08:57:44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876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指出“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委政府要认真感悟“新年贺词”,把群众期盼、群众需求、群众愿望置顶,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奋力书写民生答卷。

把“群众期盼”置顶,奋力书写“权之所用皆为民”的民生答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呵护“一老一小”,是每个家庭的责任义务,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党委政府要聚焦“一老一小一新”,在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群众之间建起良性互动的“桥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托育等产业,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儿童经济”,创新载体、丰富内容,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在权益保障上多下功夫,努力维护好劳动者在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让老有所乐、幼有所教、新有所属。

把“群众需求”置顶,奋力书写“行之所至皆为民”的民生新答卷。群众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的工作,不能抓一阵子松一阵子、热一阵子冷一阵子,需要我们用“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党委政府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当家人,与群众做朋友,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沟通、微信联系等方式,收集“微心愿”,掌握“真诉求”,对符合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条件的人员实施精准救助帮扶,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两件大事,树牢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推动“群众呼声”变成“满意掌声”。

把“群众愿望”置顶,奋力书写“情之所系皆为民”的民生新答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19次提及“就业”。今年9月,中央层面首次出台促就业指导性文件,提出24条具体举措。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冷暖。党委政府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产业培育壮大,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群众实现“家门口”“楼门口”“园门口”就业。要更新服务理念,紧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为有需求的匹配就业岗位,为有想法的提供就业指导,为有困难的申领各类补贴,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