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事评论
【地评线】中安时评:开拓进取 推动中华文明焕发新的荣光
2025-01-07 09:00:16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504

2024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贺词中提到“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中一路走来,‘中国’二字镌刻在‘何尊’底部,更铭刻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史形成了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厚植于中华文明,熔铸于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已经成为全中国人民重要的精神特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指引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坚定文化自信树牢强国之志。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聚焦“两个结合”主题,以中国历史发展、中华文明演进为主线,串联起中华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非凡历程,打造出“真理之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等系列展览,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入感受“盛世修文”背后深沉的家国民族情怀,深切领悟传承民族文化的时代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增强文化自信方能更好地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着眼未来,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让文化自信的涵养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持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底气和动力。

肩负历史使命弘扬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新时代以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等一系列顶层设计出台实施,中华文化的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文化馆、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等,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着眼未来,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铸就起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繁荣文化事业赋能经济发展。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近年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推动“非遗热”持续升温,国潮、国风成为消费市场“流量密码”,一大批古城在整体保护、活态传承中焕发出勃勃生机;2024年,“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数量跃居世界第二。这一系列成就彰显了新时代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崭新气象,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稳步推进的生动例证。着眼未来,要坚持把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文化发展的动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助力新型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发展,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通过打造文化品牌提升产业附加值,更好促进文化与经济在相互有效转化中实现共同繁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