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9 09:02:12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390 |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元旦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反响热烈、振奋人心。
为民造福是目标追求,要俯下身子、摆正位置。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充满深情地说:“对大家关心的就业增收、‘一老一小’、教育医疗等问题,我一直挂念。”这份人民情怀令人动容。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踏遍12省区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每到一处都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仅彰显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执政理念,也为所有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树得不够牢固,进村入户往往坐着车子、带着本子、揣着杯子,端着“都是为你好”的架子,想着完成任务的日子,失了为民造福的初心。必须进一步加强宗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群众工作本领。
干部身份是责任义务,要戒骄戒躁、放下谬见。“一年来,基础养老金提高了,房贷利率下调了,直接结算范围扩大方便了异地就医,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高了生活品质”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清晰谋划,更与广大党员干部、无数劳动者、建设者、创业者的拼搏奋斗、辛勤付出密切相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要摆脱“体制内外”这个最大的成见,放下自以为是的“官老爷”架子,祛除“政绩冲动”的急躁症,只有积极为群众创造利益、谋求福祉,才能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同心同德。
人民群众是最大依靠,要撸起袖子、干出样子。“面对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大家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无数劳动者、建设者、创业者,都在为梦想拼搏。”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描绘了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手足相亲的生动画卷,也揭示了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党员干部要放下“指点江山”的架子,不断增强公仆意识,涵养为民情怀,办好为群众谋幸福生活这件“头等大事”,勇挑重担、冲锋在前,说实在的话,干具体的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