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5 08:55:36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2016 |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激励广大干部锐意进取、奋勇争先。党的纪律既是约束言行的“戒尺”,明确了不能触碰的底线和边界,也是催人奋进的“鼓槌”,为干部干净干事、大胆干事提供了行动准绳。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机遇与挑战并存,广大党员、干部要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大胆创新、放手干事、积极作为,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但须知,干事担事不是毫无底线、肆意妄为,只有以党章党规党纪为标尺立身正行,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才会拥有干事创业的充分自由和广阔空间。揆诸现实,避事避责、懒政怠政的干部,囿于“干得越多、错得越多、不如不干”的消极思维,认为纪律规矩是条条框框,影响自由施展,担心因干事出错而受到党纪处分,如此看似“四平八稳”不会破纪,实则是对纪律的误读,更是不担当不作为的表现,长此以往必然贻误事业发展、影响改革成效、危害党和人民的利益。由此观之,从严监督管理和鼓励担当作为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与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遇到工作“两手一抱”、碰见难题“两眼一黑”、摊上矛盾“两袖一甩”,“病根”在于政绩观错位。要树好政绩“风向标”,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搞清楚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不做劳民伤财、徒有其表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坚决防止“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错误倾向,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组织部门要强化正向激励作用,挥好干部考核指挥棒,动真碰硬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真正把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把那些心态“佛系”、状态“躺平”、工作“摆烂”的干部暴露出来、淘汰出局,让吃苦者吃香、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越是担子重,越要爱护挑担人。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容错纠错和问责免责机制,科学界定干部在改革探索实践中的故意和过失、因私和因公、违规和试错,综合考虑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等因素,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让干部敢于在“试错”中寻找“试对”。要加大关心关爱力度,认真落实谈心谈话、体检休假、走访慰问等制度,在政治上多激励、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怀、待遇上多保障,当好干事创业者的坚强后盾,让干成事者有尊崇之荣、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