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7 10:11:53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978 |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陕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省200多处大中型灌区已开始灌溉,灌溉面积超过1000万亩,累计灌溉水量近7亿立方米。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春耕春管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是奠定全年粮食丰产基础的关键环节,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4130亿斤,这是我国粮食连续21年实现丰产,也是我国粮食生产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高基点上实现的新突破。好收成,源自“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投入,源自锚定目标、日拱一卒的坚韧。人勤春早,希望田野迎来新的耕耘。站在新的起点上,要持续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全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努力在实现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上下实功,确保粮食生产稳中有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良田建设夯实安全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提高耕地质量,确保耕地的持续生产能力。从加快耕地质量保护立法,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到加强酸化等退化耕地治理,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再到推进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有力保障了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建设内容,完善农民全过程参与项目实施机制,强化工程质量全流程监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建设高标准农田是重要路径。目前,我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着眼未来,要坚持不懈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建设好高标准农田,进一步提高粮食的单产和品质,真正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确保粮食在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
良机驱动助力节本增效。农业机械化是科技强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32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电驱式精量播种机实现量产应用,到全国植保无人机总量近20万架、年作业面积达到21亿亩次,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今年春耕春种期间,将有2300多万台(套)拖拉机等农机装备投入全国各地生产一线。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从凭借经验种地,到依靠科技种地,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着眼未来,要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高效化迈进,大力推广智能农机装备,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助力农业现代化加速前行,更好地实现农业生产降本增效。
良法赋能助力高效春耕。随着农业科技飞速发展,春耕从“看天吃饭”迈向了“知天而作”。在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的全力推动下,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年推广面积超过23亿亩次,其中在三大粮食作物上的应用覆盖率超过95%。今年春耕春种期间,超过1.7万个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组织、2000多个智能配肥服务网点分布在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户提供智能化诊断、数字化配肥、机械化施用“一条龙”科学施肥服务。科技的加持,让每一颗种子、每一寸土地都被赋予了更高的生产力。着眼未来,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科企合作,优化新型肥料与智能化施用技术之间的适配性,提升技能培训服务质效,扩大示范推广范围,推动技术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粮食增收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