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事评论
法规“长牙齿”才能终结食品标签“捉迷藏”
2025-04-03 09:33:06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333

不少消费者曾遇到这样的烦心事: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难找,找到了生产日期,还要找保质期,计算后才知道是否过期。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出台《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将与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同步实施,解决消费者关于食品标签的烦恼。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尽管《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均要求商品标注要“显著清晰。”然而,因多方面原因,当前仍有不少商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在产品包装上的标注位置、形式、字体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以致市场上商品标注混乱,有的标注在包装底部,有的在上部,还有的在中部或密封处;有的与包装图案重叠,有的混杂在密集文字中;标注方式有的用喷码,有的用机器压制;字体也是粗细不一。这给消费者查看带来极大不便,有时甚至需要翻来倒去看较长时间才能找到。

正如网友所比喻的,食品标签的“三重门”,曾让多少消费者望而却步。第一重是“位置玄学”:某品牌坚果的生产日期藏在罐底浮雕花纹里,得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第二重是“视力测试”:某巧克力保质期标注字体比蚂蚁还小,逼得消费者不得不拍照放大;第三重是“数学竞猜”:某网红食品标注“保质期180天”,却要自行换算到期日,这堪比考消费者数学题。新规直击痛点,要求日期标注必须独占“C位”,字体高度从1.8毫米提升到3毫米,对包装最大表面面积不足35平方厘米的则要求字体高度不小于2.0毫米。这些规定,无疑是对消费者关注点的有力回应。

标签是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的一个窗口,做到显著标注其实并不难,而且《食品安全法》也有明确要求。然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虽对生产日期标识的大小做出了规定,却忽略了其颜色、区域、方式等。这为一些企业“钻空子”提供了机会,从而让生产日期标识“隐身”。

商品标签虽小,却承载着大大的民生福祉与市场秩序。从去年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到如今的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标识办法》,又对食品标签做出细化且具可操作性的规定,这让食品标识管理更加有规可依。

徒法不能以自行。期待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食品标签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从“鼓励改进”到“强制规范”,这场舌尖上的“标签行动”彰显法治力度和温度。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862.5万件,同比增长7%。期待新规让消费者告别食品标签“捉迷藏”时代。正如网友戏言:“以前买食品要带放大镜,现在终于可以带好胃口了。”当每个生产日期都堂堂正正“站”在包装上,当每份配料表都明明白白“晒”出真身,这才是对“民以食为天”最踏实的守护。

食品标签的“变形记”,不仅关乎市场监管的精度,更丈量着民生关怀的温度——毕竟,连食品信息都要和消费者“斗智斗勇”的企业,又怎能端出诚意满满的商品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