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事评论
【地评线】中安时评:为车门“把手”安全“把门”
2025-05-13 09:06:12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428

5月8日至6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拟对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等作出规定,此举引发社会关注。

 

任何技术跃迁,都不能突破生命安全的底线。目前,我国《汽车车外门拉手》、《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等相关标准,仅对门把手的耐久、强度、耐高低温、耐振动等提出了技术要求,但在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的相关标准制定方面还是空白。伴随汽车新能源变革,设计简约而富有科技感、能够减少风阻的隐藏式门把手逐渐成为潮流。然而在极寒天气、车祸事故等极端情况下,隐藏式门把手可能存在车门无法打开的风险,一直让这一设计受到争议。实际应用中也暴露出了强度不足、识别操作难、断电失效、夹手等潜在风险。

 

真正的科技感,绝不能用安全性能来交换。有人表示,既然隐藏式车门把手存在这么多“问题”,为何很多车企仍对这一设计颇为钟爱?尽管有车企设计师表示此举“主要是为了降低风阻,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一点续航”。但实际情况表明这不过是设计者的一厢情愿。有研究机构曾对四种常见的门把手形式,在模拟软件进行拟真环境的风阻测算,结果显示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比最常见的外拉式设计,只能减少0.12%的空气阻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次标准的起草工作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以及理想汽车等多方共同完成,显示出行业对车门把手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汽车设计需要找到美学与安全的平衡点。2024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已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出口首次跨越200万辆大关。从明确要求车企宣传中不得使用“自动驾驶”“智能驾驶”等易引发误解的名词,到《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出台发布,再到此次制修订门把手强制性标准,既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问题的及时修正,也是对我国优势产业蓬勃发展的保驾护航。既是为车门“把手”安全“把门”,更是为科技发展系好“安全带”。更重要的是,修订车门把手的强制性国标不应止步于技术规范,更要以此为契机,推动整个行业形成“安全优先”的创新文化。事实上,已有部分车企在新上市车型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上尝试其他更安全的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范围内尚无针对电动及隐藏式门把手的专项标准,工信部此次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尚属全球首次,标志着中国在汽车安全领域迈出重要一步。新国标还与电动汽车电池安全标准(如“不起火、不爆炸”要求)、自动驾驶功能规范等政策形成协同,体现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安全风险的系统性管控。此举将推动中国汽车安全标准从“跟随”转向“引领”,并为全球提供技术参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