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事评论
高校“生活常识课”缘何受热捧?
2025-06-30 17:13:52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87

医保报销、租房合同、就业求职、人际关系等生活常识,是大学生独立生活后必须面对的课题。此前,傅怡强在南京传媒学院开设的《大学生生活指南》课程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表示“太需要了”“请开成线上公开课”等。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163所高校的学生填写的有效问卷1389份,结果显示89.27%受访者认为高校有必要开设生活类常识课程,81.19%受访者表示若学校开设相关课程,自己愿意选修。高校“生活常识课”缘何会受到如此热捧?背后原因让人深思。

一方面,大学生热捧“生活常识课”,是成长和生活的强烈需求所致。据悉,医保报销、租房合同、就业求职、人际关系等生活常识,是大学生独立生活后必须面对的课题。调查发现,75.16%大学生受访者表示,自己曾因缺乏生活常识而困扰,如在医保报销、租房等方面不少“踩坑碰壁”等,往往是通过“吃一堑长一智”的方式来补充完善生活常识。同时,目前大学生获取生活常识的主要渠道聚焦在网络搜索(84.88%)、父母长辈告知(77.54%)、社交媒体(69.55%),之后依次是朋友同学分享(58.68%)、学校课程或讲座(47.59%)、自学书籍(37.65%)等。对“生活常识”的迫切需求,让大学生对以日常生活、职场入门、健康安全、社交人际等与生活行为和成长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以及以传授、养成为目标的系统化选修课程载体,充满渴望与学习提升的迫切,这无疑是高校“生活常识课”火爆的根本原因,这样的课程供给,从高校课程设置和培养塑造实用性方面,倍显实用和服务成长的“质感”。

另一方面,高校是专业育人场所。但传统的高校育人大多侧重于专业知识学习,这是高等教育承担高等人才培育责任与使命的重要体现。但从人才成长发展与培养质量角度而言,高质量的一流人才,不仅仅是专业过关优秀,同时更应该是一个心智成熟健康、追求阳光积极、自立自强上进、生活自立独立的时代新人。从这个角度而言,高校开设“生活常识课”,就是在专业育人基础上,将育人触角和关注重点投向更加合格、更高素养的未来人才,以及适合适应时代要求的健康生活者和劳动者,这对于育人质量提升和育人愿景目标实现而言,才是更“质感”的表达和体现。

高校开设“生活常识课”让育人更有“质感”,这一切建立在课程内容科学完备、课程设置贴近大学生成长需求、课程选修多样化满足个体需求、考核评价科学且凸显激励效应的基础上。因此,高校开设“生活常识课”如何贴近大学生实际需求,进而提供多样化课程选择;如何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提升个体综合素养角度,供给更加科学到位的课程内容;如何采取智能化手段和动态化内容更新措施,为大学生提供更加追捧的“热课”“辣课”,同样值得高校关注并从课程设置角度不断更新完善。同时,“生活常识课”不仅仅是大学生所需,是高校育人所需,更是教育体系中所有育人初衷实现和育人质量提升的重要延伸性需求体现。“生活常识课”还可以以螺旋式呈现、阶段性供给、动态性完善等“爆款”面貌,面向各不同成长阶段学生,以及不同教育阶段对象,进行高覆盖供给、高质量开设、高成效落实,这对于育人质量而言,都是值得期待的美好愿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