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thxww@163.com 加入收藏|繁體版|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事评论
【徽锋评】正向激励促担当
2025-01-02 09:02:06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叶美霞 审核人:叶玲玲 阅读次数:159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只有多措并举把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和激发出来,事业发展才能行稳致远。但在实践中,一些干部不愿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求“稳”不求“进”;有的干部不敢为,心存顾虑、畏首畏尾,担心“洗碗越多,摔碗越多”。撑腰鼓劲,是激发干部内生动力的最强“催化剂”。组织部门要重视正向激励的“引导作用”,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形成“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良性循环。

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官者乱。用人导向是最重要的导向,是最有效的风向标。用什么样的干部,就会引导干部向哪个方向努力。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要坚守“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的公心,把事业需要放在第一位,建立干部考察档案和业绩纪实制度,用好“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精准发现识别担当作为的干部,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要坚持“事业是最大的平台,使用是最大的激励”,大力提拔使用发展“干将”、改革“闯将”、攻坚“猛将”,让有为者有位、优秀者优先、想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位置,引领更多干部投身干事创业热潮。

好干部是选拔出来的,也是组织关心出来的。为实干者撑腰鼓劲,是干部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大胆干事的有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尤其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难免会出现瑕疵和失误,不应求全责备。如果问责泛化、简单化,以从重处理代替从严管理,容易导致干部心怀过重的思想包袱与心理负担,难免捆住担当作为的手脚,影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要精准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探索建立重大创新、重大改革事项容错预审报备机制,严格甄别“为公”与“为私”的动机,严格区分“工作失误”与“违法违纪”的性质,依法依规、客观公正地作出处理,避免“挑担子”反而被“打板子”,真正让实干家专心谋事、让探路人放开手脚、让开拓者奋勇前行。要完善澄清正名和诬告陷害责任追究机制,让干部身累心不累、吃苦不吃亏、流汗不流泪。

宽容失误、减责免责不是搞纪律“松绑”,更不意味着不改正错误。容错容的是先行先试、探索性试验、推进发展的失误错误,纠错的本质是确保理想信念不移、改革目标不变、发展方向不偏。要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分析失误产生的原因症结,及时整改纠偏、健全制度、堵塞漏洞。要健全受处分干部全链条教育管理机制,采取教育帮带、谈心谈话、心理疏导等形式,加强跟踪管理,定期对受处分干部综合表现情况进行动态了解,符合条件的重新任用,持续激发干部“愿为”的动力、“敢为”的魄力、“善为”的勇气。

相关新闻